小微水体“星标”管理,上杭县打通护水“最后一公里”

作者:水利局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发布日期:2023-11-07 15:11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来到上杭县旧县镇兰田村的人们都会发现这里有了大变化。据悉,通过对牛番湖小微水体进行清淤、水岸边坡整治、沿湖环境美化和水域保洁等一系列整治,昔日杂乱的水岸摇身一变,成为了集观光、休闲、垂钓、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湖泊,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


这是上杭县开展小微水体治理的缩影。小微水体在农村曾长期处于缺乏监管状态,这类水体主要包括尚未纳入河湖长制体系管理的有汇水、输水、排水、蓄水功能,有一定水面面积,有持续存在状态的沟、渠、溪、塘、堰、库等。

“小微水体不仅有生态涵养价值,而且大多数在群众身边,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上杭县河长办主任、水利局长李德林介绍,今年以来,上杭县对所有农村小微水体进行摸排,全面掌握小微水体数量、分布、权属及水环境污染源等情况,全县共有83处小微水体纳入管理。


在此基础上,该县探索创新管护机制,深入开展农村小微水体星级评定工作,从水质、外观、管理、功能、社会价值、治理修复和持续优化共七个方面,对农村小微水体整治成效进行全面系统评价评定,评价结果分为无星、1至5星共六个等级。

“星级评定结果运用到各乡(镇)年度实施河湖长制成效中,对无星级进行全县通报,并挂牌督办整改;一星级要求限期整改;二星级针对存在不足,按照三星标准列入提升计划;五星级则进行通报表彰。”李德林介绍,评定分数形成台账建档,推动形成长效管护机制。

据了解,今年6月,该县完成农村小微水体摸排、水质检测、污染溯源,建立问题清单、治理任务清单,依据水系水体实际情况设立县、乡(镇)、村三级河湖长及河道专管员,建成全面覆盖、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管护体系,截至11月,该县完成了第一批农村小微水体治理试点。

针对存在问题的农村小微水体,该县各乡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对照《农村小微水体整治标准》,制订《农村小微水体“一点一策”整治方案》,明确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目标清单、整治时间清单,实行挂图作战,整治完成一宗销号一宗。各乡镇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措施,对造成农村小微水体的污染对象实施规范处理。有条件的则进行岸坡修整及水体绿化、美化、亮化,依托小微水体打造群众身边的小微湿地景观。

在上杭中都集镇生态湿地公园,原先废弃的池子,如今建成了错落有致的湖心岛、文化长廊、六角亭,垂柳、香樟、红榕等树木依次排开,通过小微水体改造,这里的集镇面貌随之全面提升。

为推动小微水体长效治理,该县建立农村小微水体河湖长组织体系,明确小微水体“一长一员”(河湖长、专管员),将小微水体列入河长、河道专管员的日常巡查内容。同时,积极发动 “河小禹”、“姜公”护河队、“党员河长”、“企业河长”等生态文明河湖健康志愿者队伍参与小微水体整治。该县还将小微水体管护列入村规民约内容,在农村形成群众共治共享水环境的良好氛围。


“通过全县共同努力,我县超额完成了第一批小微水体整治试点工作,已完成整改小微水体65处,剩余13处正在整改,水体面貌及周边水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李德林说,在全县83个参评的农村小微水体中,达到五星级的有6处,四星级9处,三星级55处,二星级13处,“小微水体的星级评定,打通了治水护水最后一公里,畅通了河流‘毛细血管’,还农村一片水清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