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一条河 促一方发展——南宁市马山县乔老河生态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启示

作者:水利局 来源:安徽省水利厅网站 发布日期:2021-11-02 10:44 阅读次数: 字号: 背景颜色:

从原来的臭水沟变身清水河、乡村振兴河,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河经过系统治理,深入实施河长制,并依托乔老河治理成果做好生态加法和美丽河湖建设的后半篇文章,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巨大改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8月10日以来,中央、自治区和南宁市有关媒体集中宣传报道了乔老河片区生态振兴经验,8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进乡村看小康节目》对乔老河治理成果进行了直播,乔老河治理经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值得推广。

一是系统治理,还老百姓清水绿岸。乔老河曾是一条臭水沟,垃圾成堆,为使“垃圾入河”现象得到遏制,当地持续开展整治,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水利厅的精心指导下,结合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要求,当地启动了马山县乔老河流域保护与水环境治理,通过排污、固堤、清淤,建人行步道、亲水平台,实施绿化、美化等系统治理,打造乡村美丽景观带。据统计,乔老河片区共分三期工程,自2018年开始建设,先后计划投资近4亿元。目前,分三期实施的马山县乔老河片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第一期已完成全部施工,第二期已完成工程量的80%以上,第三期也已开工,经过系统治理后,乔老河恢复和改善了河道生态功能,河道蜿蜒曲折,河水自然流淌,沿河设置九曲桥、石拱桥、观景长廊等形态各异的桥梁,鹅卵石错落分布,鱼虾自由穿行,水草摇曳其间,近岸红花青草绿树,步道、民居、稻田点缀,配上黛山白云的远景,宛如世外桃源,形成了绿水绕村、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水乡风光,有力促进片区基础设施完善和提档升级。

二是落实河长制,巩固生态治理成果。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水活”则“全盘皆活”。为防止“垃圾入河”,2013年10月,南宁市将乔老村小都百屯确定为该市综合示范村建设项目,该村也先后整合3200万元各方面资金,投资建设“诗画小都百”,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整治成效显著。2017年以来,当地结合落实河长制,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以村级河长为第一责任人,通过制定“一河一策”、开展河湖“清四乱”、完成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强化乡村生活垃圾处理等方式,加强保护乔老河水生态环境。乔老河共落实村级河长22名,配备保洁员21名,19个自然屯实现垃圾清运常态化,同时制定村规民约,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传统宣传方式与新媒体普及相结合,广泛宣传河长制有关知识,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村民爱水、护水、节水的生态环境意识,自觉参与河长制的实施工作,共同守护当地的“母亲河”。同时,对乔老河沿岸的排污口实行规范和整治,和乔老村委一起践行“河长制”,加大河道巡查频次,提升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真正做到“爱村如爱家”。乔老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主任潘海崇说,乔老村的巨大变迁,都源于这条由浊变清的母亲河。作为乔老河流域的22名河长之一,他每天都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带领十几名水域巡查员巡河,保证辖区水清、岸绿、景美、河畅。虽然很累,但心底里高兴!

三是做好生态加法,谱写乡村振兴篇章。依托乔老河治理的生态优势,当地乡村旅游等生态产业发展地红红火火,一些投资人也看准乔老村,到该村投资建设民宿、采摘园、研学基地等。仅小都百屯就有9家民宿,其中一家还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民宿”。南宁的农女士投资200多万元改建民宿,除每年缴纳租金外,还招收当地村民到民宿从事保洁、管家及水果的种植、养护和采收等工作。据统计,乔老河片区已建成休闲农业核心示范区达18100亩;培育和引进了63 家水果、蔬菜、中药材等种养专业合作社;建成553条攀岩线路、20所攀岩学校等体育项目,使古零镇成为具有攀岩特色的国家第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沃柑、红薯、旱藕粉、阳光玫瑰葡萄等一大批特色农产品牌,“体育+休闲农业+旅游”成效凸显,带动全镇2185户8439人成功脱贫奔小康,有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近年来,乔老村先后获评“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国家森林乡村”“国家AAA景区”“广西四星级乡村旅游区”等荣誉称号;2019年,乔老村小都百屯也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生态文化村”,成为马山县“体育+旅游+乡村振兴”的典范。“奇山秀水美民宿”成为乔老村的一块金字招牌,吸引了不少周边甚至外省的游客前来游玩。每到周末,村里的民宿往往爆满,仅小都百屯就有200多人入住。“(小都百屯)2020年旅游营业收入有110万元,村民有不少分红呢。”小都百屯屯长班培和开心地说。

乔老河为南宁市中小河流治理、农村地区实施河湖长制提供了样板示范。“十四五”期间,南宁市将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继续推进横州市蒙江河、宾阳县南河、马山县姑娘江等20多条中小河流治理和落实落细河湖长制工作,将河道治理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相结合,将防洪保安澜与提升生态、景观、休闲、文化、产业等社会功能相结合,既满足防洪安全的需要,又保留河道的自然性、生态性、亲水性,并充分发挥河道治理的带动效益,创造环境优美、宜居宜游、亲近自然的生态河流。

 

来源:水利部